《高等代数选讲》课程教学大纲

发布人:数学系 发布日期:2019-09-16

课程编号:0712020218

课程基本情况:

1.课程名称:高等代数选讲

2.英文名称Selected Topics on Higher Algebra

3.课程属性:专业选修

4.学  分 4    总学时68

5.适用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统计学

6.先修课程:高等代数

7.考核形式:考查

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高等代数选讲是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和应用统计学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是对高等代数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更深入地进行学习与研究的一门课程.为致力于代数研究的同学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进一步学习高等代数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使同学们深入地掌握高等代数理论与方法,熟练解题的技巧,举一反三,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按照教学方案安排,本课程安排在第7学期讲授,全学程共68学时,其中课内讲授46学时,习题课22学时,具体讲授内容及学时安排见下表:

《高等代数选讲》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表

标题

学时数

课内讲授

习题课

1

多项式理论

8

4

4

2

行列式的计算方法

6

4

2

3

线性方程组理论

8

6

2

4

矩阵理论

6

4

2

5

二次型

6

4

2

6

向量空间

8

6

2

7

线性变换

9

6

3

8

λ-矩阵

4

3

1

9

欧氏空间与酉空间

9

6

3

10

双线性函数

4

3

1

合    计

68

46

22

四、参考教材与书目

1参考教材

自编讲义.

2参考书目

[1] 白述伟.高等代数选讲.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0

[2] 王品超.高等代数新方法.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

[3] 胡适耕,刘先忠.高等代数.定理、问题、方法.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1 多项式(8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多项式的定义,系数和次数,零多项式和零次多项式,整除性问题的理论及方法,多项式的函数观点,有理系数多项式的有关问题,对称多项式基本定理.

【教学重点】

整除性理论,因式分解理论和根的理论.

【教学难点】

最大公因式,不可约多项式等概念的理解,多项式的整除,互素和不可约多项式等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有理数域上多项式的分解,Eisenstein判别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内容】

一元多项式的基本概念,整除的理论方法最大公因式,互素,不可约多项式因式分解理论和根的理论有理数域上多项式的因式分解,Eisenstein判别法对称多项式基本定理.

 

2 行列式(6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n阶行列式的计算方法以及行列式的应用,要求学生能够熟练行列式的计算与证明方法,熟练掌握Cramer

【教学重点】

n级行列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拉普拉斯(Laplace)定理,行列式乘法规则.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内容】

行列式的各种计算方法应用.

3 线性方程组(8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熟练地运用消元法解线性方程组.

2.理解线性方程组的有解条件,能够正确地判定线性方程组是否有解及解的个数.

3掌握线性方程组理论的应用.

4.掌握本章中蕴涵的重要数学思想方法:特殊与一般的关系,有限与无限的关系,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消元法的基本理论,向量的线性相关性与矩阵的秩,线性方程组有解的条件解的结构.

【教学难点】

线性相关性理论,矩阵的秩,线性方程组解的理论.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内容】

线性相关,线性无关,求向量组的极大无关组,矩阵的秩,线性方程组的有解判别定理,齐线性方程组的基础解系的求法,求线性方程组的全部解线性方程组理论的应用.

4 矩阵理论(6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熟练矩阵的运算.

2.会判别一个矩阵是否可逆,并会求逆矩阵.

3.掌握初等变换和初等矩阵,可逆矩阵和初等矩阵的关系.

【教学重点】

矩阵的运算,矩阵乘积的行列式定理,矩阵乘积的秩与它的因子的秩的关系,可逆矩阵,伴随矩阵,n阶方阵可逆的充要条件,求逆矩阵,初等矩阵,分块矩阵的逆.

【教学难点】

初等变换与矩阵乘法的联系.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内容】

矩阵的逆与一些运算性质,伴随矩阵,矩阵的初等变换及应用,矩阵的秩,矩阵的和分解与积分解,分块矩阵的运算,初等变换及应用.

5 二次型(6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化二次型为标准形的三种方法:配方法,合同变换法与正交变换法,掌握判定二次型正()定,半正()定与不定的方法.

【教学重点】

非退化线性替换,二次型的矩阵,矩阵的合同,化二次型为标准形,惯性定理,半)正定二次型的等价条件.

【教学难点】

惯性定理的证明.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内容】

二次型的矩阵和秩,矩阵的合同,化二次型为标准形的方法,,实对称矩阵的惯性指数和符号差,二次型为(半)正定的判定条件.

6 线性空间(8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理解向量空间的概念简单性质.

2.掌握基、维数、坐标的概念.

3.掌握向量空间同构的概念和性质.

【教学重点】

线性空间的定义与基本性质,维数、基和坐标,子空间及直和,线性空间的同构.

【教学难点】

线性空间的定义,子空间的直和.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内容】

n维线性空间的概念及其性质,基变换与坐标变换的关系,线性子空间判别定理,向量组生成子空间,子空间的交与和,维数公式,子空间的直和,线性空间同构.

7章线性变换(9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线性变换的运算、性质,线性变换与矩阵的关系以及矩阵的化简等,

1.掌握线性变换的矩阵表示法.

2.掌握矩阵的特征根,特征向量,特征多项式等基本概念,掌握矩阵可对角化方法.

【教学重点】

线性变换及其运算,线性变换与矩阵,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线性变换与矩阵的对角化,不变子空间与若当标准形理论等,最小多项式.

【教学难点】

线性变换与矩阵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线性空间按特征值分解成不变子空间的直和,Hamilton-Caylay定理,线性变换的结构.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内容】

线性变换与矩阵的关系,矩阵相似,求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相似矩阵与它们的特征多项式的关系,哈密尔顿-凯莱定理,线性变换在某一组基下的矩阵为对角形的充要条件,线性变换的值域、核,判定一个子空间是否是不变子空间,将空间V按特征值分解成不变子空间的直和表达式,若当标准形的定义,最小多项式.

8λ-矩阵(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λ-矩阵,要求学生掌握行列式因子,不变因子和初等因子的概念、它们之间的关系及求法,掌握若当标准形的理论及应用.

【教学重点】

λ-矩阵及其标准形,行列式因子,不变因子,初等因子及其关系.

【教学难点】

λ-矩阵为标准形,求矩阵的若当标准形.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内容】

λ-矩阵的有关概念及λ-矩阵的标准形,行列式因子、不变因子、初等因子三个重要概念,它们的性质,相互关系及求法,若当标准形的求法及其应用,有理标准形.

9 欧氏空间(9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欧几里得空间的定义及基本性质,柯西-布涅柯夫斯基不等式,正交向量及性质,熟练掌握度量矩阵.

 2掌握标准正交基熟练掌握施密特正交过程.

 3.掌握欧氏空间同构的概念及条件.

 4.掌握正交变换概念及其等价命题.

 5.掌握子空间正交,子空间的正交补及其性质.

 6熟练掌握实对称矩阵正交相似于对角矩阵的结果及相关计算.

【教学重点】

欧氏空间的基本概念,标准正交基与正交矩阵,正交变换,对称变换与对称矩阵.

【教学难点】

正交变换,正交补,对称变换.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内容】

欧氏空间的定义及性质,向量的长度,两个向量的夹角,正交及度量矩阵等概念和基本性质,标准正交基的概念,施密特正交化,欧氏空间同构,正交变换的概念及几个等价关系,正交矩阵,用正交变换化实二次型为标准形.

10 双线性函数(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介绍线性空间上的双线性函数,使同学掌握对偶空间和对偶基、双线性函数(对称、反对称)的概念,理解对称双线性函数与二次型及对称矩阵三者之间的对应关系.

【教学重点】

对称双线性函数.

【教学难点】

对称双线性函数的性质及定理的证明.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内容】

线性函数,对偶空间,双线性函数,对称双线性函数.

 

执笔人:闫慧凰    审定人:张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