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课程建设

课程介绍

课程介绍

当前位置: 首页 >> 课程建设 >> 课程介绍 >> 正文

《抽样调查》课程教学大纲

发布日期:2019-09-16    作者:     来源:     点击:

课程编号:0712020109

课程基本情况

1.课程名称:抽样调查

2.英文名称Sample Survey

3.课程属性:专业必修课

4.学  分3     总学时51

5.适用专业:应用统计学

6.先修课程:概率论、统计学概论

7.考核形式:考试

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抽样调查》课程是数学系应用统计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在统计学专业的知识结构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政府统计工作已把抽样调查作为主要的调查方式列入了统计法,同时,国际上也普遍采用了抽样调查的方法搜集数据. 面对信息时代的二十一世纪,可以说抽样调查在调查方法中将逐渐占主导地位. 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社会调查抽样方法,了解几种常用的抽样方法和一些应用实例. 提高学生用统计方法获取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抽样调查理论水平和实际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1教学目的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抽样调查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各种抽样方法,能够根据统计研究的要求,灵活运用抽样技术,独立地从事简单问题的抽样调查方案设计,解决实际问题,为进一步学习、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2教学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系统掌握抽样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基本理论方面,掌握抽样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特别是估计量的分布及其特征;基本方法方面,要求学生掌握各种分析方法的应用场合、条件、程序、要点,熟知获得各种抽样估计结果的步骤和结果的含义;基本技能方面,要求学生具有对一般实际场合和具体情况选择合适抽样方法、制订抽样方案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按照教学方案安排,本课程安排在第学期讲授,全学程共51学时,其中课内讲授34学时,实验(实践)课17学时,具体讲授内容及学时安排见下表:

抽样调查》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表

标题

学时数

课内讲授

实验(实践)

备注

1

引论

2

2

0

2

抽样调查基础

4

2

2

3

简单随机抽样

10

6

4

4

分层随机抽样

8

6

2

5

比率估计

6

4

2

6

系统抽样

7

5

2

7

整群抽样

8

5

3

8

多阶段抽样

6

4

2

合计

51

34

17

四、参考教材与书目

1参考教材

金勇进. 抽样调查.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参考书目

[1] 李金昌. 应用抽样技术.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2] 冯士雍等. 抽样调查理论与方法.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1998

[3] 金勇进,杜子芳,蒋妍抽样技术. 第三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1 (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理解抽样调查的科学涵义、基本分类和特点;

2. 理解并掌握几种基本的抽样方法与抽样调查步骤;

3. 了解数据采集的方式.

【教学重点】

1. 抽样调查的概述、含义、分类与作用;

2.几种基本的抽样方法与抽样调查步骤.

【教学难点】

1. 随机原则的理解和应用;

2. 抽样调查的步骤.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

【教学内容】

1. 调查与抽样调查

抽样调查概述、含义、分类与作用,抽样调查的产生与发展

2. 抽样调查步骤

3.基本的抽样方法

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系统抽样,整群抽样,多阶段抽样

4. 数据采集方式

2 抽样调查基础(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掌握总体、样本、抽样框、抽样误差等基本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熟知常用的总体指标和样本指标;

2. 理解抽样分布的定义并会计算样本均值的抽样分布;

3. 了解两个极限定理;

4. 掌握统计推断的基本原理.

【教学重点】

1. 总体、样本、抽样框、抽样误差等基本概念;

2. 抽样分布的计算;

3. 统计推断基本原理.

【教学难点】

1. 抽样框的确定;

2. 抽样误差的计算;

3. 统计推断.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

【教学内容】

1. 基本概念

总体、样本、抽样框、抽样单元、总体参数、统计量、抽样误差等

2. 抽样分布

3. 两个极限定理

大数定理,中心极限定理

4 调查中的统计推断

 

3 简单随机抽样(10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掌握简单随机抽样的定义及抽选办法;

2. 理解并掌握估计量的结论与性质;

3. 认识影响样本量的因素并掌握确定样本量的方法与原则.

【教学重点】

1. 简单随机抽样的定义及抽选办法;

2.估计量的结论及其性质;

3. 确定样本量的方法与原则.

【教学难点】

1. 影响样本量的因素, 样本容量的确定;

3. 简单随机抽样的实施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练习

【教学内容】

1. 引言

简单随机抽样的概念与特点,抽样方法,不放回的简单随机抽样,放回的简单随机抽样

2.估计量

总体均值的简单估计,总体总量估计,总体比例的简单估计,置信区间

3. 有放回抽样的估计

4. 样本量

影响样本量的因素:费用因素,精度要求

4 分层随机抽样(8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掌握分层抽样的的涵义、特点及作用;

2. 理解并掌握估计量的结论与性质;

3. 认识影响抽样精度的因素并掌握样本量分配的原则;

4. 了解分层抽样其他有关理论问题,包括目录抽样、层的划分、事后分层等;

5. 会进行效率分析

【教学重点】

1. 分层抽样的涵义、特点

2. 简单估计量、比率估计量、回归估计量的结论及其性质;

3. 样本量分配的原则, 样本量的确定.

【教学难点】

1. 分层抽样的使用场合;

2. 估计量的结论及其性质;

3. 影响抽样精度的因素,样本量在各层间的分配,样本量分配的原则,总样本量的确定.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练习.

【教学内容】

1. 引言

分层抽样与分层随机抽样的含义,分层抽样的特点、作用,分层的原则、条件

2. 估计量

总体均值的估计,总体比例的估计,总体总量的估计

3. 样本量

总样本量确定,影响样本量分配的因素,分配规则:比例分配、奈曼分配

4. 其他分层技术

目录抽样,事后分层,层的划分

5. 效率分析

设计效应的计算

5 比率估计(6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掌握比率估计的的涵义;

2. 理解并掌握估计量的结论与性质;

3. 掌握样本量分配的公式;

4. 了解比率估计的应用条件.

【教学重点】

1. 比率估计的涵义、特点

2. 简单估计量、比率估计量的结论及其性质;

3. 样本量的确定.

【教学难点】

1. 估计量的结论及其性质;

2. 样本量的确定.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练习.

【教学内容】

1. 引言

比率估计的定义

2. 估计量

总体均值的估计,总体比率的估计,总体总量的估计

3. 样本量

比率估计样本量,均值估计样本量,总量估计样本量

4. 比率估计应用条件

6 系统抽样(7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掌握系统抽样的定义、特点、排列规则与实施方法;

2. 理解并掌握系统抽样的估计量的结论与性质;

3. 熟知系统抽样估计量方差的样本估计方式;

4. 理解有周期波动的系统抽样.

【教学重点】

1. 系统抽样的基本思想和抽选的基本方式;

2. 系统抽样的估计量的结论与性质;

3. 有周期波动的系统抽样的估计量的结论与性质.

【教学难点】

1. 系统抽样的实施方法;

2. 系统抽样的估计量的结论与性质;

3. 系统抽样估计量方差的样本估计方式.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练习

【教学内容】

1. 引言

系统抽样的定义、特点、基本思想,系统抽样的基本方式,直线等距抽样,循环等距抽样,对称等距抽样,修正直线等距抽样

2. 估计量

总体均值及其估计,按无关标志排序时的估计,按有关标志排序时的估计

3. 有周期波动的系统抽样

4. 效率分析

7 整群抽样 (8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掌握整群抽样的定义、应用特点、群的划分;

2. 理解并掌握群规模相等的情形时估计量的性质与结论;

3. 理解并掌握群规模不等的情形时估计量的性质与结论;

4. 熟练掌握不等概率抽样的概念尤其是PPS.

【教学重点】

1. 整群抽样的概念、适用场合;

2. 估计量的性质与结论.

【教学难点】

1.整群抽样的概念、适用场合;

2. 估计量的结论.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练习

【教学内容】

1. 引言

整群抽样的概念,应用特点,群的划分

2. 群规模相等的情形

估计量,群内相关系数,整群抽样设计效应

3. 群规模不等的情形

等概抽样,加权估计;等概抽样,比率估计;不等概抽样

4. 群规模不等时的方法比较

8 多阶段抽样(6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掌握多阶段抽样的定义,应用特点,推断原理;

2. 理解并掌握初级单元规模相等和不等时的估计量的性质与结论;

3. 了解自加权设计和样本的最优分配

【教学重点】

1. 多阶段抽样的定义,应用特点,推断原理;

2. 初级单元规模相等和不等时的估计量的性质与结论.

【教学难点】

1. 多阶段抽样的定义,应用特点,推断原理;;

2. 初级单元规模相等和不等时的估计量的性质与结论.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练习

【教学内容】

1. 引言

定义、应用特点、推断原理

2. 初级单元规模相等的情形

总体均值的估计,总体总和的估计,总体比例的估计

3. 初级单元规模不等的情形

等概率抽取初级单元,不等概率抽取初级单元,总体比例的估计

4. 样本的最优分配

 

执笔人: 张莉   审定人:李建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