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揣着对教育的热忱与对孩子的关爱,“青禾平顺行队”的16名学生奔赴平顺,于7月10日至7月17日展开了一场为期七天的社会实践活动,我系辅导员贺青老师带队。他们一共分为四队分别前往青羊、彩凤、紫东、同兴四个社区。他们希望通过支教,为当地孩子的学习之路点亮一盏明灯,用自己的知识和青春为孩子们的未来助力。支教时光:课堂内外的双向奔赴。





支教时光:课堂内外的双向奔赴抵达社区后,志愿者们迅速与孩子们对接,展开了认真细致的作业辅导工作。在静谧的社区活动室内,志愿者们耐心地坐在孩子们身边,逐一查看他们的作业。遇到难题时,志愿者们以温和的语气引导孩子们思考,逐步剖析题目,启发他们找到解题思路。当孩子们理解后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志愿者们也会露出欣慰的笑容。此外,他们还会帮助孩子们检查作业中的错误,不仅指出问题,还会详细讲解错误的原因,确保孩子们真正掌握知识点。在整个辅导过程中,志愿者们与孩子们互动频繁,气氛和谐融洽。






课余时间,这里便成了欢乐的海洋。志愿者们卸下 “小老师” 的身份,成了孩子们最贴心的大朋友。他们陪着孩子们在院子里追逐嬉戏,一起在滑梯上感受风的速度,用相机定格下一张张洋溢着纯真笑容的脸庞。欢笑声、欢呼声像一串串清脆的风铃,在社区的上空久久回荡,也悄悄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



红色印记:在历史中读懂青春的重量
支教之余,队员们走进了西沟展览馆。推开厚重的大门,仿佛穿越了时空 —— 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里,是前辈们肩扛锄头、战天斗地的身影;一件件带着岁月痕迹的旧物件中,有磨得发亮的镰刀,有补丁摞补丁的粗布衣,每一件都在诉说着那段艰苦奋斗的峥嵘岁月。
在讲解员的深情讲述中,队员们驻足凝视,静静聆听着那些关于坚守与奉献的故事。他们触摸着展品上的温度,感受着前辈们 “敢教日月换新天” 的豪情,也渐渐明白了:青春从来不是温室里的娇花,而是要像前辈们那样,把 “小我” 深深融入祖国的 “大我” 之中。这份红色记忆,如同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在每个队员的心中扎下了根。



收获满盈:成长路上的双向馈赠
七天的时光转瞬即逝,当离别的钟声悄然敲响,孩子们的变化清晰可见:曾经面对难题时的退缩变成了主动尝试,课堂上躲闪的目光变得明亮而自信,他们会拿着进步的作业骄傲地展示,会小声说 “老师,我以后也要像你一样学很多知识”。
而对于队员们来说,这份经历更是一场珍贵的成长。孩子们用稚嫩的画笔写下 “谢谢老师”,用紧紧的拥抱表达不舍,这些纯粹的情感成了他们心中最温暖的珍藏。他们深刻体会到,支教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责任的接力,正如贺青老师所说:“我们带来的或许有限,但这份陪伴与鼓励,能在孩子们心中种下希望的种子,这便是最有意义的事。”

这场暑期社会实践,是 “青禾平顺行队” 用青春书写的答卷。他们用知识点亮了孩子们的求学路,用行动诠释了青年的担当,更让这份跨越山海的关爱,成为平顺夏日里最动人的风景。而这份温暖与成长,终将在时光里沉淀,成为每个人心中永不褪色的记忆。